副校长高天志说,青少年应多进行无氧运动,如跑百米,但校园小,没有操场,学生根本没有地方跑百米。我们现在没有环境培养男孩子了,男孩子都成了学究模样,缺乏阳刚之气。
山西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姝是一位体育专家,她为“火柴盒学校”出主意,在目前体育场地无法增大的情况下,学生可以选择跳绳、撞拐拐、推手等运动,锻炼平衡,提高协调能力,可以练俯卧撑增加上肢力量,做仰卧起坐增强腰腹力量,也可以进行短距离来回的折返跑等。
有人说,既然场地小,基本是原地运动,那么学生可以练气功,但刘姝否定了这种说法。她说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,一定要选择适合学生锻炼的方式。刘姝强力推荐跳绳,跳绳可以锻炼包括躯干、腰腹在内的很多部位。在户外跳绳时,可持续跳,提高有氧能力,也可以快速跳绳,限定30秒钟,越多越好,这样可以提高无氧能力,增强爆发力。
此外刘姝提出,可以选择在学校附近的其他安全场地进行锻炼,如39中附近就有一家民营的健身场地,学校可以适当出钱让学生到那里锻炼。
记者在山西省教育厅了解到,这个省的许多中小学校都存在体育场地狭小的情况,尤其是作为省会城市的太原市更为突出,许多地方寸土寸金。由于历史原因,学校在过去逐渐被周围的民居、商业楼堂包围,而学生人数又日益增多,体育锻炼已经成了让很多学校头疼的事。山西省教育厅体卫处调研员任向东告诉记者,有的小学即使从早晨8点开始,除去上课时间,一次三个班做操,一天要12个小时才能全部做完。
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许多学校为解决操场小没法全部学生一起做操的问题,行之已久的办法是实行每周“一三五、二四”分操制,即一些年级在星期一、三、五做操,另一些年级在星期二、四做操。有的学校一批学生在院里做操,剩下的在教室里做眼保健操。
太原市体卫艺处处长沈庆伟说,自从沁源交通事故发生后,教育部门要求各学校千方百计加强学生的体育活动。学校体育场地小现在是明摆着的事,学校目前要多组织小型比赛,组织学生在校园内开展“一只毽子、一根绳”类的小型活动,如跳跳绳,踢毽子,打沙包,踢拐子,跳皮筋儿等。小孩子们是根据兴趣运动的,在选择适合场地小的运动时,学校要特别注意增强运动的趣味性。
刘姝告诉记者一个怪现象,在学校缺乏场地的同时,有些学校周围的单位、厂矿、民营企业的健身场地平时却闲置着,往往学生上体育课、活动课的时间正是上述场地空闲的时候。刘姝认为,为学校开放上述场地是当务之急,国有单位应主动打开大门,让孩子们进行锻炼,教育部门应引导民营企业办成半公益性的场地。开放上述场地并非是各家企业单位的事情,教育部门应相应政策、资金进行大力支持。
体育场地不足并非是山西的特色,全国普遍存在这种现象,而与此同时,教育部进行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报告表明,近年来中国的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。高天志说,学生缺乏锻炼,一方面影响学生体质,再有就是培养不了男孩子的阳刚之气。